问题 |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订金返还吗?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订金返还吗? 1、合同撤销订金返还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欺诈、违背真实意思、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 (1)重大误解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欺诈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违背真实意思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乘人之危、显失公平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被欺诈签署的财产分割协议可以撤销吗? 1、被欺诈签署的财产分割协议可以撤销。 如果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乘人之危等情形的可以进行撤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2、欺诈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对方陷入错误意思表示,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必须实施了欺诈的行为,即行为人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3)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基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3、因胁迫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也可以撤销,胁迫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1)须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 (2)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 (3)胁迫的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 (4)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惧状态。 (5)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合同撤销后还有效吗? 1、合同撤销后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按照该条法律规定,无效的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其没有法律效力的后果一直回溯到合同订立之时。 2、合同部分无效的后果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这是中国民法的民事行为制度的基本规则之一。 3、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的财产责任 在合同当事人已经给付财产或者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必须涉及到财产责任的承担。 民事行为被确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经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行为人与对方恶意串通,实施了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给第三人。 有些当事人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可能支付了订金,对于此种情形,若是合同被撤销了,那么收取订金的一方需要返还。若是对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订金返还吗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