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都有哪些?
分类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解答

一、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都有哪些?

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都有: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二、行政诉讼起诉的规定是什么?

1、起诉的条件:

(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

(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

(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书面形式,按照相应要求书写起诉状,才能开始诉讼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

(1)当事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原告人的组织名称住址以及代表法人的情况。

(2)诉讼的请求以及证据事实和原因

(3)根据事实的来源和内容,证人的信息。

(4)接受该起诉的人民法院的名称和具体日期。

三、行政诉讼的审理规定是什么?

1、审理前准备: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后,在立案那天起五日内,将起诉状的副本发送给被告人,被告人需要在收到那天起十五天内将有关的证据以及规范性文件交到人民法院,并且提交答辩状。答辩状通过人民法院在五日内将副本发送给原告开庭时间地点需要通知当事人以及有关诉讼参与人。对于公开审理的安静,应该公告当事人姓名、案件缘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2、开庭审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陈述行政观点矛盾:原告、被告、第三方,接着举例证明,或者物质证明,最后当事人陈述。

3、合议庭评议和判决:在上面说讲的审理之后,合议庭的人员会进行评议,对于判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之后有院长审批。该过程不公开,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应该被记录。判决是经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之后,依据事实,已法律为标准进行裁判的行为称判决。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都有哪些这个问题,需要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处理,如果是行为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此时是需要按照法定的流程处理的。希望通过上文中的法律知识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师。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