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怎么处罚量刑 |
分类 | 诉讼仲裁-治安管理 |
解答 |
一、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怎么处罚量刑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使战斗、战役失利的等情形。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七十七条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战时故意向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作战利益。我军的作战利益,是我军实现其职能的保障,是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关系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危。战役、战斗的胜败,取决于指挥全面掌握敌我双方真实情况基础上的决断。及时准确地掌握部署、武器装备等情况和有关动态,对于我方全面了解和正确估计敌我力量对比,调整作战部署,制定作战方案,以求克敌制胜,具有重要意义。若虚报敌情,部队就难以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方案,就会给部队招致危险,其后果不堪设想。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故意向部队提供虚假敌情,对作战利益造成重大危害的行为。例如,因谎报扰乱了作战部署,贻误了战机,影响了作战任务的完成,或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使部队遭受较大损失等。 三、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以“战时”“故意”向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是平时向部队提供虚假敌情,或者是过失提供虚假敌情,或者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均不构成犯罪,但可酌情给予行政处罚; 2、行为人如果参与间谍组织、投敌后或者实施暴乱行为意在危害我国国家安全面故意向部队提供虚假情况的,则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治罪科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等,以上就是关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怎么处罚量刑的相关介绍。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