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什么情况可以判缓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职务犯罪什么情况可以判缓刑? 1、职务犯罪主刑处罚为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情节较轻,还满足以下相关条件的,有被执行缓刑的可能: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2、法院判刑后不能再宣告缓刑。 (1)一审判决未作出缓刑判决后,被告人或辩护人提出上诉后,若被告人情节符合判处缓刑条件,二审法院可能会对被告人判处缓刑。 (2)如果被告人行为符合判处缓刑的的条件,人民法院会在宣判时一并作出,而不会先判处被告人承担一定刑罚后,相隔一段时间后,再作一次缓刑宣判。 二、缓刑与死缓的区别有哪些? 缓刑与死缓的区别包括适用前提不同、执法方法不同、考验期限不同、法律后果不同等。 1、适用前提不同 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 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 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三、被执行缓刑是不是相当于没判? 1、被执行缓刑并不是相当于没判。 缓刑称暂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缓刑适用条件是一种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放在社会上改造的刑罚制度。 缓刑制度创设的目的旨在使缓刑犯在某种社会组织或机构的帮助教育下,不关押即得到改造,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3、确定是否可以被判处缓刑考虑的因素: (1)过失犯罪相对于故意犯罪要优先考虑; (2)少年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要优先考虑; (3)轻微性质的犯罪相对于严重性质的犯罪优先考虑; (4)从犯、胁从犯相对于主犯优先考虑; (5)中止犯、预备犯、未遂犯相对于既遂犯要优先考虑; (6)积极赔偿的相对于消极赔偿的要优先考虑。 不管是职务犯罪的涉案当事人,还是其他案件的当事人,都只有满足既定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会被法院宣告执行缓刑。如果对职务犯罪什么情况可以判缓刑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