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辞职自离和到底有何区别,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关系 |
解答 |
一、辞职自离和到底有何区别,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辞职和自离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 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2、待遇不同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因为合同期未满,一般由劳动方提出解除合同申请,用工方同意后,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要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 自离是劳动方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 3、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 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的问题。 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方面疑问的话,可以点击咨询,本站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二、本人辞职和自动离职有什么区别 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原因是双重性质的,既有惩罚性的,又有非惩罚性的。而辞职不具有惩罚性,自动离职往往是一种违法行为。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向用人单位打招呼,随意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离职和辞职的区别是什么 离职和辞职的区别如下: 辞职指的是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可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对员工有威胁、暴力等手段强迫员工劳动、或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员工可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要求; 2、根据员工自己个人的意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关系; 3、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一、离职指的是员工离开原工作单位和原单位职务的劳动法律制度,离职可分为两种情况: 1、员工主动离职,即员工单方面向所在单位提出离职申请; 2、用人单位因员工不胜任岗位、试用不合格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由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 二、员工辞职的流程如下: 1、员工原则上应提前30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到人事行政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 2、劳动者要提前一个月申请辞职,在月头递交辞职信,找公司离职签字同意; 3、劳动者按照公司人事部管理办理离职手续; 4、工作交接后,公司人事部要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给劳动者社保手册、员工档案,结清剩下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合同约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查看了上面文章的内容,相信已经已经对辞职自离和到底有何区别,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实践中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需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并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阅读完上文内容如果还没有解答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