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致人死亡需承担刑事责任吗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致人死亡需承担刑事责任吗 关于交通事故导致人身伤亡的情况,并非必然产生刑事责任。 首先,如果责任人无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故意驾驶机动车辆,导致重大事故发生,致使一人或多人死亡,并且自身须对此承担全部或是主要责任的话,又或者是当此类事件已经导致三人或更多的伤亡,而责任人却只承担了事故同等责任,那么他就涉嫌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责任人需要接受刑事处罚。 其次,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上驾车时有任意一种情况,比如追逐竞驶、酗酒驾驶、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过程中严重超载乘客以及严重超过规定的速度行驶,甚至是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到公共安全等情况时,无论是否产生了人员伤亡的结果,他们也都应该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没有违法交通法规,该事故并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即便导致了人员伤亡,责任人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交通肇事罪构成的各项要素。 首先是犯罪主体部分。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这意味着人员不仅局限于专门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还包含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 其次是主观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上是过失,即是指行为人应当预先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将会导致严重后果,但由于自身疏忽或轻信可以避免,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此类过失是行为人对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至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可能是出于明知故犯,也可能是疏忽。 第三是客观要件。 交通肇事罪客观上是违反了交通运输法规,导致了重大事故,并导致人们受到伤害、死亡,或者使得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是客体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它实质上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侵害,总的说来,这种行为就是对公共安全的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致人死亡取得谅解书能减轻处罚吗 在紧急情况下,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不幸离世,若能取得被害人一方的谅解书,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减轻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根据国内法律规定,此类交通事故通常会被判定为交通肇事罪,并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 然而,如果存在涉嫌交通肇事罪,却采取了逃避责任的行为,那么其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刑罚结果,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导致了他人意外身亡,那么当事人可能需承担最高达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交通事故中,伤亡情况并不一定涉及刑事责任,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如果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存在故意或者同等责任的情况且导致了至少三名以上人员的死亡或者重伤,那么这种行为便符合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会面临刑事处罚。然而,如果责任人实施的是如追逐竞驶、酗酒驾驶等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虽然没有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谴责。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肇事罪可以由普通民众(不仅仅局限于运输行业从业者)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由于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疏忽大意而触碰到,并且在客观事实上必须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引起重大交通事故并致使他人受到伤害。该罪行主要侵害交通运输安全这一国家利益,破坏公共安全,因此,在没有任何违法行为或者仅仅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具有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