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正当防卫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旨在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维护公共利益以及公民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各项合法权益不受不法行为的侵害。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如若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了损害,则该行为被视为正当防卫,无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要想构成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以下五大基本条件: 首先,起因条件要求存在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其中不法侵害不仅限于犯罪行为,也涵盖了一些侵犯人身、财产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其次,时间条件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实施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具体来说,不法侵害必须是真实存在且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 再次,对象条件强调防卫行为仅能针对于不法侵害者本身,不得涉及第三方,包括侵害者的亲属、子女等人。 此外,主观条件要求防卫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并且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是正当防卫成立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正当防卫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关键因素。 最后,限度条件明确指出正当防卫的实施不能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这里的必要限度是指足以有效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需达到的程度。所谓重大损害,通常是指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二、什么是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所谓正当防卫,即是针对正在进行非法侵犯行径之人,而采取的制止非法行为的措施,若以此导致不法侵害者遭受损伤,则属正当防卫之举,依法无需承担刑事惩处责任。此乃违法阻却事务之一。 1.必须是为了捍卫国家、集体利益、个人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以及其他合规权利,方能实行正当防卫。如此一来,因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行动"便排除在正当防卫之外;倘若以诱惑等手法蓄意挑衅他人攻击自身并导致他人伤亡,此类行为亦不构成正当防卫; 至于赌博犯罪期间,因保护赌金而对另一名抢劫赃物的罪犯施以死伤之击,同样无法归类于正当防卫范畴之中; 2.防卫行动必须针对于不法侵害行为展开。换言之,只有在国家、集体利益、个人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及其其他合规权利遭受非法侵犯之时,方可采取防卫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合法行为不得施行防卫行为。例如,司法机关对于仇敌及其他嫌疑人进行擒拿、执行搜查任务的过程中,拒绝追捕、抵制搜索者或第三方所做出的反抗措施,均不被视作正当防卫; 3.防卫行动必须针对具体实施非法侵害行为的人物。至于那些对实施非法行为者的亲属以及他人实施报复的行为,则被视为非正当防卫; 4.防卫行动必须针对正在进行中的非法行为展开。对于尚未开启或者已经停止的非法侵害,皆不能予以防卫。例如作为被抢劫的对象与群众,在抢劫犯正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可以发动适当的防卫。 然而假如抢劫者已经被群众擒获,此时就不能借用正当防卫的名义对其进行持续打击,而是应该将其移交给公安部门加以处理; 5.正当防卫行为绝不能显著超过必要的度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乃法律所赋予每位公民之合法权益,其主要目的在于制止非法侵害行为,从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个体公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首先,防卫行为必须针对的是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其次,防卫对象必须为侵害者本身;最后,防卫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必要限度原则,不得超过必要范围。只要满足上述所有条件,那么防卫行为便可免于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