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犯罪会注销身份证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刑事犯罪会注销身份证吗 依据中国大陆地区的相关法规《户口登记条例》之第十二条,当任何个体因犯罪行为而遭受捕获后,逮捕机构将依法向该犯罪人员户籍地所在的登记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其立即注销此人的户口记录。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户口已被正式注销,犯罪分子所持有的身份证便自然失去了其原有的法律效力和实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一、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二、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三、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二、刑事犯罪会判几年 关于刑事案件判处年限方面,应依据违法行为的类型予以裁量。 具体而言,通常情形下,刑事案件会面临着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死刑在内的多项处分。 其中,管制的期限一般在三个月至两年之间浮动; 拘役罚金的幅度则在一个月至六个月之间跨度; 若数项罪名合并处理,则所面临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一年。 关于有期徒刑的期限,通常介于六个月至十五年之间,且极少数情况下可达三十五年之久; 至于无期徒刑,则意味着刑期是终身的。 如何适当地确定上述各类惩罚的程度,必须综合考虑罪犯所触犯的犯罪行为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案件的整个程序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侦查环节。 在此过程中,公安部门有权对现行犯罪者或存在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员实施刑事拘留。 对于已被拘留的人士,需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询问盘查。 在首次接受侦查机构的讯问或者接受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权益有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例如聘请律师以获取法律咨询、代理上诉以及控告等服务。 其次,审查起诉阶段。 此阶段,人民检察院需通过对案件进行详尽审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问问话,征求被害人以及被害方委托代理人的意见。 在公诉案件从移送到审查起诉之日开始,犯罪嫌疑人就应对有权聘请辩护律师。 对自诉案情的被告来说,也有权利随时指派辩护律师。 在收到移交给审查起诉的相关案件素材起的三日内,人民检察院应该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申请辩护律师。 人民法庭在收到自诉案件开始,亦须在同一时间内通知被告有权选择辩护律师。 最后,就是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经对公诉案件提起诉讼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如果在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及其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本,或是照片的,应规规定期开庭审理。 除了涉及国家机密或私人隐私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都应该公开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五条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第四十七条 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刑事犯罪会注销身份证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