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如何合理分割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一、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如何合理分割 在离婚过程中,对于共有财产的分配原则上,通常认为婚后财产应采用一人一半的方式进行分割。 然而,这其中亦包含着诸多特殊情形,如下所述: 首先,当离婚进行之际,夫妻之间的庞大共有财产将有双方自行协商处理之权; 若协商无法达成共识,则需提交至人民法院,依照财产的客观现实状况以及保护子女与女方权益的基本原则进行裁决。 其次,在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属各自主有的夫妻下,如果某一方因为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协助对方工作等方面付出了较多的义务,离婚时便有权主寻求向对方索求补偿,而作为另一方,也必须无条件执行此种补偿。 再者,若是在离婚之时,某一方由于生活困顿而出现经济压力,另一方就需要从自己的住房及个人财产中,提供适当程度的援助给对方。 关于这一具体措施的实施方式,将由双方先行协议达成共识; 倘若未能达成协议,那么最终将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最后,若在离婚时,有一方故意隐藏、转移、变卖、破坏夫妻共有财产,或是通过虚构债务以谋取侵吞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发生,那么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于那些隐藏、转移、变卖、破坏夫妻共有财产或通过虚构债务以图谋占有另一方财产的一方,分割财产时应予以相应的惩罚,即减少或者不予分割。 离婚之后,如果另一方发现存在上述行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二、夫妻共同财产必须一人一半吗 在涉及到夫妻共有财产的离婚案件中,并非必然会以一人对半分配作为解决方案。在处置这一问题时,双方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若未能达成共识,则交由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决,并且应结合子女抚养、女性权益保护及无辜一方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在通常情况下,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但由于诸多因素如生产、生活需求以及财产来源等特质,具体处理方式亦可随情况变化而有所调整。专属个人使用的物品作财产分割时,大多将归属应有者所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关于离婚后财产分割的相关事宜,我国法律规定应遵循“一人一半” 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同时也允许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协商与沟通。然而若无法协商达成共识的话,法院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未成年子女及女方权益的特殊保护措施来作出最终的裁决。在婚姻关系中,如果某一方在家庭生活中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大,那么他/她就有权利向对方提出相应的补偿要求;而对于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的一方来说,他们同样可以向另一方寻求必要的援助。此外,如果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最终的决定权则归属于法院。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试图隐瞒或者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财产的减少甚至是不予分割等。如果不幸遭遇此类事件,受害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申请重新进行财产分割。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