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制执行期间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如何追责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一、强制执行期间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如何追责 1.若被执行人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至强制执行立案之前这段时间内实施了财产转移的行为,且此举已足够危及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则申请人有权提出申请,请求撤销其所进行的转移行为。 2.然而,若被执行人所实施的财产转移行为是在强制执行立案之后发生的,那么申请人可向执行局提出诉求,要求对被执行人予以刑事追责。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执行人未经许可擅自转移财产,很有可能会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如有能力执行却恶意拒绝履行,情节严重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刑罚; 若是情节恶劣到了极点,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还需承担相应数额的罚金。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二、强制执行期限过后被执行人还未履行怎么处理 在根据法院的判决启动强制执行流程之后,法院有权向被申请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若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如期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则有权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处理被申请人财物的强制手段; 如果被告人名下确实没有可用的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亦可以实施限制高消费、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系列执行措施,目的在于敦促被申请人尽快主动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 如果经过上述措施仍然无法执行的,法院可以依法作出暂时中止执行的裁定,待日后发现被申请人或者其名下财产时,可随时恢复强制执行程序。 倘若被申请人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故意拖延履行者,法院有权予以拘留或者处以罚金,甚至可以在行为严重情况下考虑追究其拒不履行裁判裁决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强制执行期间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如何追责”,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