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对于如何界定吸收大众存款罪一般有如下规定: 首先要确保其未依法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或藉助于合法经营形式而进行资金筹集; 其次,该行为必须是通过相关渠道如电视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向广大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宣传; 再次,行为人需做出承诺,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多种方式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给予相应回报; 最后,该行为必须是针对社会公众,也就是对社会上不特定的人群进行资金吸收。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条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不能仅仅根据其中某一项条件就断然判定为构成了此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依据中国现行刑律法规之要求,即便行为人并无实现不当占有之目的,但若其通过类似于非法吸存或其它变相手段向民众吸引存款,且这种行为已经对金融秩序构成严重影响,此人将被判定为触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针对此项违法行为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所述: 未经允许的个人犯罪者,其每年度的涉案金额必须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反之,机构和企业的涉案金额则要高出100万元;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其所实行的非法吸存或是变相吸存行为需在30个场合以上; 另外,如果个人犯罪者对存款者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10万元,同样地,企业带给存款者的经济损失若大于50万元,均可视为满足立案条件。《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多久缓刑 对于犯下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犯是否能够获得缓刑判决,其决定因素繁多且复杂。首要因素是犯罪的违法所得金额以及给金融市场及受害者带来的损害规模的评估,其次还要考虑犯罪分子的认罪悔过与否、退赃退赔的具体执行程度等等。在一般的情况下,假设犯罪嫌凝人的行为情节相对轻微,展现出显著的悔罪意愿并无再犯之虞,而且其对所在社区不会产生过重的负面效应,同时满足了刑法中有关缓刑规则的其它所有要求,那么他或她有可能会被判以缓刑。然而,如果吸收存款数目重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或者犯罪嫌疑人拒不让步、拒绝积极赔偿损失,那么获得缓刑的机会将会相应降低。总而言之,具体的缓刑判决需要整个事件的各方面因素得到充分考虑,并根据法律规定由法院进行裁定和宣判。 界定吸收大众存款罪,需满足以下条件: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或利用合法形式筹资;通过媒体、会议、传单等公开向公众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偿还本金及利息;针对社会不特定群体。这些条件应综合考量,不能仅凭单一条件判定罪名成立。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