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5万以上是否构成犯罪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故意损坏他人财物5万以上是否构成犯罪 故意毁损他人财物涉案金额高达五万以上是否构罪? 关于故意损毁财物的严重程度与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如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之一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达到五千元及以上的便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而数额若超过五万元及以上,则可视为“数额巨大”的情节。对于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数额较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的严厉惩罚;而当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在我国,故意损毁财物罪的法定最高刑期为七年有期徒刑。 此外,若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构成犯罪,不仅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因犯罪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判令犯罪分子赔偿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怎么处理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故意损毁他人财产罪的量刑标准如下,法院可判处涉案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若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则可判处犯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损毁财物罪乃是指故意毁坏、销毁公共或私人财产,且破坏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犯罪对象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从客观表现来看,主要有两点构成要素: 第一,行为人有故意销毁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二,破坏的财物价值较大,或是存在其他严重的情节。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定这种犯罪的责任人为一般主体,即所有年龄满足刑事负责能力条件的人均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 该种犯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的心态进行。 对于故意损毁财物罪的认定,需要考虑这五个要点: 1.损毁对被害人重要的财产或物品; 2.采取恶意动机与手法; 3.损毁财物后嫁祸于人; 4.多次损毁公私财物; 5.这些行为给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故意损坏他人二维码怎么判 故意损毁他人所有的二维码极有可能被认定为侵犯知识产权之违法行径。二维码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标志,同样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凡侵权方皆须负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其中既包含立即停止继续侵权行为,也涵盖恢复受损前的状态以及予以赔偿相应损失等。具体的判决结果将受到诸多要素的左右,如二维码遭受破坏的严重性、二维码本身所内涵的价值及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等等。倘若由此引发的损害极为巨大,甚至涉及到犯罪行为,侵权者将面临刑事诉讼并负起刑事责任。在此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实践中的司法过程中,法院将会根据各项实际状况作出公平合理的裁判。 故意毁损他人财物,涉案金额超过五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之一,属于“数额巨大”,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