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的法律规定是多少 |
分类 | 知识产权-商标 |
解答 |
一、商标侵权赔偿金额的法律规定是多少 关于商标著作权遭受侵害的赔偿额度,一般是依据有关法律和规章规定,由权利人因遭受不法侵害而承受的实际损害作为衡量标准来确定; 然而,若实际损害无法准确计算,则可根据侵权方因侵权行为所获取的不当利益进行评估;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方的获益均无法精确计量,则可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用的适当倍数来合理地确定赔偿金额。对于那些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其赔偿金额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数额基础上,增加一倍至五倍的范围内予以确定。赔偿金额应包含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付出的合理成本与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人民法院审理商标纠纷案件,应权利人请求,对属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特殊情况外,责令销毁;对主要用于制造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材料、工具,责令销毁,且不予补偿;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责令禁止前述材料、工具进入商业渠道,且不予补偿。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在仅去除假冒注册商标后进入商业渠道。 二、商标侵权赔偿是怎么计算的 商标侵权赔偿金额之计算方式,依据下列各项准则: 首先,若能明确确定被侵害者的真实损失额度,则依此评估其应得赔偿之数额。 其次,未能确定被侵害者实际损失的情况下,则将由侵害方因侵权行为所获取之利益作为计算赔偿额的基础。 再者,若依然不能准确判断侵害方的收益数额,可参照相关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费用之倍数进行合理估算赔偿金的数额。 若侵权行为系故意为之并情节较为恶劣,则赔偿额可在此前所述计算方式得出数额的基础上,向上浮动至五倍以下的区间内予以确定。《商标法》第六十三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三、商标侵权赔偿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关于商标侵权赔偿原则这一课题,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填补原则:此项原则的核心思想在于填补权利人因其商标遭受到他人侵权而造成的损失,以期将其还原至侵害发生之前的原始状态。 2. 惩罚性赔偿原则:针对那些恶意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者,为彰显法律的权威与公正,可以按既定方法计算出的赔偿额度增加一定比例,以确定最终的赔偿金额。 3. 法定赔偿原则: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盈利状况无法准确确认,此时便需要由所在地司法机关依据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依法设定一个固定的上限,以此作为赔偿额度。 4. 合理开支赔偿原则:作为权利人为抵抗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如收集证据、聘请律师等必要支出,也应当纳入赔偿范围之内。 综合来看,商标侵权赔偿原则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商标所有权人的正当权益,同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及严惩程度。 商标著作权受侵赔偿,通常依实际损害定,难估则视侵权获利。两者均难量化时,可参照商标许可费的合理倍数。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者,赔偿可在此基础上增一至五倍。赔偿须覆盖权利人制止侵权的合理费用。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