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挪用资金罪怎么判罚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挪用资金罪怎么判罚 在评价挪用资金罪之量刑时,需审视具体犯罪案情及涉及数额。一般情况下,若行为人将本单位资金供自身私人用途或出借予他人,数额达到较大且届满三个月尚未偿还者,或实际未满三个月,但数额同样达到较大并利用此项资金开展营利性活动,又或是涉嫌进行非法活动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而若其擅自挪用人单位资金达到了巨大的数额,或者数额虽然较小,但是拒绝偿还的,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拒绝偿还"等具体衡量标准,将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及相关司法解释而有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评价挪用资金罪量刑,需考量案情与金额。私用、出借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且超三月未还,或未足三月但用于营利、非法活动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巨额或小额拒还者,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标准因地区经济及司法解释而异。 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是是谁 该等罪行的犯罪主体属于特定类别,即仅限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 其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类具备不同身份地位的自然人: 首先,是在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监事职务的人士; 其次,是这些公司内部除了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及其他普通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董事、监事和员工都必须排除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可能性。 最后,还包括了那些在上述企业之外的企业或其他单位任职的员工,这其中既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员工,也涵盖了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员工,以及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负责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然而,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则无法成为本罪的主体,他们只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挪用资金罪最低立案标准是什么 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最低立案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挪用所在单位资金金额在人民币10,000元到30,000元之间且超过三个月未能归还的情形;第二,挪用所在单位资金金额在人民币10,000元到30,000元之间用于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形;最后,挪用所在单位资金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到20,000元之间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形。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立案数额标准可能因为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而存在差异。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轻重的判定,将会全面考虑挪用资金的数额、用途、时间、归还情况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等多重因素。如果您面临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们强烈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获得更为精准和详尽的法律建议。 评价挪用资金罪量刑,需考量案情与金额。私用、出借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且超三月未还,或未足三月但用于营利、非法活动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巨额或小额拒还者,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标准因地区经济及司法解释而异。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