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当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将被认定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首先,行为人必须确实实施了恐吓行为,例如借助暴力或胁迫等方式向他人明确表示其将采取某些行动,且由此导致对方感到深深的恐惧; 其次,对方因受到上述恐吓而产生了切实的恐惧感; 再次,对方在这种恐惧之下才被迫交付了财产; 最后,行为人成功获得了所期待的财物。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有哪些 关于抢劫罪及敲诈勒索罪之间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首先,两罪名的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图存在明显区别。抢劫罪的意图在于实施抢劫行为,而敲诈勒索罪的意图则主要在于进行敲诈勒索活动。其次,从其占有的财物类型来看,抢劫罪要求必须为有形财产,即动产,而敲诈勒索罪的对象则限于有形财产以及无形财产中的土地使用权、股权、债券等不动产。再来探讨行为方式的不同,抢劫罪是通过强迫举动迫使受害者立即交付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没有严格规定必须立刻实施,可能会等待受害者在指定时间、地点支付财物,甚至在致使受害者交付之前,也可以采取威胁、恐吓手段让受害者产生恐惧心理。进一步来说,抢劫罪所涉及的“威胁”通常表现为当场实施的实际行动,而敲诈勒索罪所包含的“威胁”或“恐吓”,往往只是一种口头威胁,且这种威胁并非当场实现,而是可能在未来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予以兑现。此外,由于抢劫罪往往伴随强烈的暴力或其他非法措施,因此它常常对受害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伤害,相比之下,敲诈勒索罪则不需要借助暴力或其他非法手段,故很少对公民的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最后,在行为实施上,抢劫罪的“威胁”通常是当面对受害者时,由行为人亲自实施;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既可以是当面发出,亦可采取书信、电话录音、电报等形式发布,既可以出自行为人本人之口,也可以借他人之手实行。《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敲诈勒索罪对方逃跑怎么判 敲诈勒索罪的量刑准则主要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涉案金额大小进行判定。倘若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制裁而潜逃,这并不妨碍对该起事例展开公正合法的审理过程以及随后的判决结果。在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中,只要事例的事实脉络清晰明确,且证据链条完整可靠,那么法院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被告人做出相应的判决。针对敲诈勒索公私财产的行为,若涉及到的金额较大或存在多次敲诈勒索的情况,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若涉案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若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的潜逃行为只会加大警方追捕的难度,却无法改变他们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敲诈勒索罪的认定要素主要包括:行为人实施恐吓行为,使对方产生恐惧,并因此被迫交付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恐吓行为需明确表示将要实施危害,对方需因此产生恐惧并交付财物,行为人需实际取得财物方构成此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