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要件是什么
分类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解答

一、交通肇事罪不起诉要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不予起诉的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事件一般归类为公共诉讼案件,若满足不起诉资格要求,通常情况下将不会被提起诉讼;

然而,当此类事故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时,便需要启动诉讼程序。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如下具体规定,对于诸如因民间纠纷导致、涉嫌违反刑法分则第四章或第五章所定犯罪行为,预期判刑期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外,预计判刑期在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过失犯罪案件,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能够真诚地表达悔意,通过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受害者的谅解,且受害者愿意与之达成和解协议,那么双方当事人均可达成和解。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过去五年内曾有故意犯罪行为的,不适用于上述章节所规定的程序。此外,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都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予以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宣布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程度较小,不被视为犯罪的;

(2)犯罪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需由受害人告知才能处理的犯罪,未得到受害人告知或撤回告知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二、交通肇事罪致一人重伤判刑多长时间

在违背交通法规引起交通肇事过程中,导致一名人员受到重伤的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若交通肇事导致一人以上受重伤,并且肇事者对整个事故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则应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进行处罚:(一)属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情况,或处于吸食毒品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二)未取得驾驶资质而擅自驾驶机动车辆的情况;

(三)明明知晓所驾驶的机动车辆存在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等问题还依旧继续驾驶的情况;

(四)明明知道所驾驶的机动车辆缺乏牌照或已经进行了报废处理却还是坚持驾车上路的情况;

(五)严重超负荷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六)为了避免遭受法律制裁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起诉后怎么判

在对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境和条件,如交通事故的严重性、肇事当事人的过失程度、肇事者是否涉及逃逸等等。通常而言,当肇事者所引发的事故属于重大类型,且导致多人重伤、死亡,或使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那么肇事者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在此基础上,如果交通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避责任,即所谓的“逃逸”,或者其所犯下的罪行具备其他恶劣的情节,那么他将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通常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尤为严重的是,若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构成了另一起案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逃逸致人死亡”,那么他将面临最高达十五年的有期徒刑。当然,任何案件的具体判决结果都离不开诸多复杂的情境和条件,因此最终的量刑仍须由专门的司法机关进行全面评估与裁量。对于这类复杂敏感的法律案件,建议您寻求专业的法律机构和律师的协助和建议。

交通肇事事件通常属公共诉讼,伤亡重大时需起诉。特定情况下,如民间纠纷引发的、预期刑期短的犯罪,当事人可和解。五年内故意犯罪者除外。情节轻微、时效过期、特赦、未告知或撤诉、当事人死亡等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已追究者应撤销、不起诉或宣布无罪。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4 2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