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立案标准金额要多少 |
分类 |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
解答 |
一、诽谤罪立案标准金额要多少 诽谤案件的立案审查并不单一地依赖于涉案金额。诽谤罪是一种完全人为的犯罪形式,其内涵在于故意捏造虚假事实,传播并扩散这些虚假内容的行为,其目的旨在通过这种手段降低他人社会地位,损害他人名誉利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构成诽谤罪的判断,通常会综合考虑案件情节及相关后果这两个关键因素。如果行为人的诽谤行为具有严重程度,例如同一诽谤性资讯实际被点击、浏览的次数达到了五千次甚至更多,或者被广泛分享并转载了至少五百次;致使受害者或其近亲遭受了精神异常、自残、甚至自杀等难以承受的沉重后果;尤其是在过去两年内已经因为类似性质的诽谤行为而接受过行政处罚,却再次不遵守法律法规对他人进行诽谤人身攻击,等等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关于诽谤罪,其认定标准如下: 首先,需存在捏造或编造某一虚假事实的行为; 其次,所捏造的事实应当被广泛传播; 进而,诽谤行为需要对特定个体产生影响; 另外,如果所捏造的事实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则无法构成诽谤罪。 涉及犯罪的具体情节,建议咨询相关法律机构了解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三、诽谤罪立案是不是就定性了 诽谤罪的立案行动并非代表对该事件已经做出定性裁定。立案仅仅意指具备初步证据,证明可能存在犯罪行为,从而需展开进一步的侦查与审理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立案之后的侦查环节旨在搜集更为丰富的证据资料,以便确认犯罪事实是否真实存在,以及犯罪嫌疑人是否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使在立案之后,倘若后续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或无法证实构成犯罪,那么此案仍有可能遭到取消处理。唯有经历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等一系列法定程序,并结合全案证据与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由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方能对诽谤罪予以定性。总而言之,立案仅是刑事诉讼程序的起点,而非最终定性的决定性因素。 诽谤立案不唯金额论,重在考量故意捏造传播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司法实践中,结合情节与后果判断。如诽谤资讯被广泛传播、受害者受重大精神伤害或行为人屡教不改等,均可能构成诽谤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