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抢夺罪有没有未遂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抢夺罪有没有未遂 抢夺罪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未遂的特殊情境。抢夺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其犯罪意图是通过乘人不备、当众抢走他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来实现非法占有。在法律实践过程中,若被告人已开始实施抢夺行为,但却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因素未能顺利夺取到财物,抑或是所取得的财物数额未达较大标准,这种情况通常会被判定为抢夺罪的未遂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抢劫罪是否存在中止情形 抢劫罪存在中止情形。抢劫罪的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例如,在实施抢劫行为过程中,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继续抢劫的行为,或者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抢劫结果的发生,如及时制止同伙继续抢劫、将抢来的财物归还被害人等,就构成抢劫罪的中止。但中止行为必须是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否则不能认定为中止。若行为人只是暂时停顿抢劫行为,之后又继续实施抢劫,不能认定为中止,仍应按抢劫罪既遂处理。总之,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结合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来判断是否构成抢劫罪的中止。 三、抢夺罪在何种情况下构成未遂 抢夺罪的未遂情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当犯罪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抢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际取得财物。例如,犯罪人伸手去抢夺他人的贵重物品,却被他人及时察觉并制止,未能将物品抢到手,这种情况就构成抢夺罪的未遂。又如,在抢夺过程中,因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如警察的出现、他人的阻拦等,导致抢夺行为无法继续进行并取得财物,也属于抢夺罪的未遂。总之,关键在于已经开始实施抢夺行为且因客观原因未取得财物,才构成抢夺罪的未遂。 抢夺罪也存在未遂情况。该罪旨在乘人不备、公然抢夺数额较大财物以实现非法占有。法律实践中,若被告人实施抢夺但受不可抗力未得财物,或所得财物数额不足,则被视为抢夺罪未遂。这种未遂形态在法律上被认可,并作为量刑考量因素之一。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