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有什么后果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有什么后果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超过追诉时效的刑事案件,将不再追究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所谓追诉时效,即按照刑法相关条款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追究的有效期。若犯罪嫌疑人为行为已超出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间,则将不再受刑事追究。譬如说,对于法定最高刑期不高于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只要经过五年,该类案件便予以禁止处理。然而,若在有关机关进行刑事调查或法务诉讼程序启动后,犯罪嫌疑人选择逃避调查或审判,那么将不受上述追诉时限的限制。此外,作为受害人,如果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且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却未予立案,同样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二、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期限要怎样办? 法律所规定的追诉时效,即为司法机构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犯罪者施以法律制裁的有效期限。 一旦超过此期限,将不会再对犯罪分子进行追究; 已经进行的调查,应考虑予以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处理,抑或是宣布被告人无罪。 就这方面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明确指出,若某项犯罪经过以下期限则不再具有追诉的效力: (一)当法定最高刑未满五年有期徒刑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定为五年。 (二)若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设定为十年。 (三)对于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四)如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案件,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 然而,若到20年后仍被认为必须加以追诉的话,那么需先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报并获得批准之后,方可再次展开相关行动。 关于追诉期限的计算方式,在我国现行刑法典的第八十九条中有所规定,具体可概括为两大类: (1)一般犯罪的追诉期限计算方法。 一般在这类案件中,犯人的追诉期限是从其犯罪实施之日算起。 因此,我们所说的“犯罪之日”,实际上指的就是犯罪行为诞生之日。 (2)连续犯和持续犯的追诉期限计算准则。 对于这类案件,刑法第八十九条给出了明确指示,犯罪行为存在连续或持续状态的,则追诉时效应自犯罪行为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 换句话说,此类连续犯和持续犯追诉期限的计算基准为犯罪行为终了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犯罪过了追诉时效一般如何处理 追诉时效乃是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所设置之能有效对犯罪分子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期限。凡犯罪行为已经超出追诉时效期限者,通常情况下将不得再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然而,在法定最高刑相对于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况下,追诉时效为五年;若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则追诉时效为十年;倘若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便为十五年;至于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情况,追诉时效则设定为二十年。如若在二十年后仍认为有必要进行追诉的,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然而,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已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事件之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则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此外,若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且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却未能立案的,亦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的刑事案件不再追究。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的追究有效期。但逃避调查或审判的犯罪嫌疑人,及受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但未立案的,不受此限制。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