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绑架罪中抗拒抓捕会有什么后果 |
分类 |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绑架罪中抗拒抓捕会有什么后果 在涉及到绑架罪名的刑事案件中,倘若犯罪嫌疑人公然拒绝服从警察的逮捕要求,将会招致更加严重的法律后果。具体来说,这种抵抗逮捕的行为其自身即体现出犯罪嫌疑人极大的恶意动机和对认罪悔过确无诚意的坚定立场。而鉴于此种现象,在量刑环节必将被视为具有加重缓和之性质的情节因素,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刑期的延长。除此之外,若在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抵抗逮捕的举动引发抓捕人员身体伤害的情况发生,甚至还有可能触犯另外的罪行,比如故意伤害罪等数个相关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罪中自首后如何减轻处罚 在绑架罪中,自首后可根据法律规定减轻处罚。自首是法定的从宽情节,能体现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态度和主动投案的情节。 一般来说,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到绑架罪,法官会综合考虑绑架的手段、造成的后果、自首的时间早晚等因素来裁量减轻的幅度。 如果绑架情节较为恶劣,但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及时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官可能会在法定刑幅度内适当减轻处罚,以体现法律对自首行为的鼓励和对犯罪行为的公正评判。但具体的减轻幅度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官进行判断。 三、绑架罪中如何认定抗拒抓捕行为 在绑架罪中,抗拒抓捕行为通常指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追捕或采取强制措施时,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抓捕的行为。认定时需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明确的抓捕行为存在,即公安机关或相关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或控制。其次,行为人的抗拒行为具有主动性和攻击性,并非单纯的躲避。例如,使用暴力殴打抓捕人员、持凶器威胁等。若只是轻微的反抗或试图逃跑,一般不认定为抗拒抓捕。最后,抗拒抓捕行为与绑架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是在绑架犯罪过程中或犯罪后为逃避法律制裁而实施的。总之,抗拒抓捕行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认定,以准确界定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在绑架罪名的刑事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拒绝服从警察逮捕,将面临更严厉法律后果。其抵抗逮捕行为体现恶意动机及对认罪悔过无诚意,量刑时将视为加重情节,可能导致刑期延长。若抵抗引发抓捕人员身体伤害,还可能触犯其他罪行,如故意伤害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