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监视居住可以出远门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强制措施 |
解答 |
一、监视居住可以出远门吗 在实施监控居所保护期间,一般的常态下是不允许进行长距离的出行活动的。 这是由于监控居住作为一项刑法强制性措施的性质所决定,被保护者必须在未得到执行机关的批准前,禁止擅自脱离其所在地监控范围。 若确实存在合法合理的离散需求,那么他们应当首先向执行机关提出明确的申请,并且必须等待批准后才能实施具体的离散行动。 而执行机关在处理这样的申请时,将会全面考虑到案件的实际状况以及被监控保护人的表现,以此来确定是否对该申请给予批准。 如若有人违反了监控居住的规定,未经获批而自行离开,就很可能引起监管的失效,进而导致他们可能从监控居所中的保护状态转换到更为严重的强制性的羁押状态,比如逮捕等。 因此,在整个监控居住期间,所有人都应该严格地遵循相关规定,全力配合司法机构的运作流程。 二、监视居住可以再刑拘吗 监视居住后,是否可以再进行刑拘? 若犯罪嫌犯被采取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则存在转为刑事拘留之可能。 这两种法律手段均具有强制性,按照有关法规,当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违反监视居住规则而成为潜在的逮捕对象时,他们有可能首先被实施拘留,然后再进入正式的审判流程。 关于监视居住与刑事拘留之间的转化,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程: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在接受监视居住期间,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构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场所; (2)未经执行机构的许可,不得与他人进行会面或通讯交流; (3)在接到传唤通知后,应立即前往指定地点; (4)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提供证言; (5)不得销毁、篡改证据或串通口供; (6)应将护照、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及驾驶证件等交由执行机构妥善保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监视居住可以变成刑事拘留吗 监视居住与刑事拘留乃是两种互异的强加性法律行为。 监视居住主要在于,对于犯罪嫌疑者或被告者在特定时间期限之内严格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然而,同时也允许了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家中或被指定的居所里保持着非羁押的生活状态。 相较之下,刑事拘留这项措施是将涉案人员直接关押在看守所之中。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倘若发现只实施监视居住并不能有效防止犯罪嫌疑者逃避调查、起诉或是审判,或者存在其他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那么依据法律程序,就有权依法对监视居住进行变更,使之转化为刑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当我们探讨监视居住可以出远门吗这个问题时,要知道监视居住是一种有严格限制的刑事强制措施。被监视居住的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是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这意味着出远门通常是不被允许的。除了出远门的限制,被监视居住者还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像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等。如果在监视居住期间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逮捕。那么,要是你对监视居住相关的其他限制规定、违反规定后的具体法律处理措施等还有疑问的话,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