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抢夺罪是怎么定性的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一、抢夺罪是怎么定性的

抢夺罪是一种违法行为,它表现为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公共财产或私人财物为目的,趁人无备而公开地索取价值相当于较大量级的财务物件。对于抢夺罪的判断,主辅因素都必须理解并予以考虑。首要的一点便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即必须存在强行占有他人物品的意图。

其次,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抢夺罪的特征在具体案件中体现为,被告方以公开夺取财务为手段,其行为方式直接对准了财物的所有者或是保管者,趁着他们没有准备之际,实施了抢夺财物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公然夺取”。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数额较大”乃是构成抢夺罪的关键要素之一。从广义角度来讲,抢夺公私财务的价值达到人民币1000元到3000元之间、30,000元到80,000元之间以及200,000元到400,000元之间的,应当被视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所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并作为判断是否已经构成抢夺罪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

抢劫罪与抢夺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从客体来看,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抢夺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从客观方面看,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主观方面讲,抢劫罪是希望或准备以武力或类似性质的力量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是希望在被害人不能反抗或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取得财物;抢夺罪是以突然取得财物的故意实施的,是希望趁被害人不备而取得财物,而不是希望通过武力威吓迫使被害人失去财物。

三、抢夺罪在何种情况下会被加重处罚

抢夺罪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被加重处罚:一是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同时具有“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特定情形之一的;二是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或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例如,抢夺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若在抢夺过程中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就会被加重处罚。这种加重处罚体现了法律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严厉制裁,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抢夺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定罪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强占意图及行为公然性,针对财物所有者或保管者,趁其不备实施。财物价值达到法定数额较大(如1000-3000元起)即构成犯罪,数额不同还分巨大与特别巨大,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判定。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