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诽谤罪的犯罪地如何确定
分类 损害赔偿-名誉毁谤
解答

一、诽谤罪的犯罪地如何确定

如何确定诽谤罪之犯罪地

关于网络诽谤罪司法管辖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于网络行为引起争端地点的认定,互联网行为都不例外的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和针对性。因此,根据行为的本省来判断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确实有其道理可言;

其次,关于网络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现场,在涉及到互联网犯罪行为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电子计算设备来实现,因此,应当从行为人这个核心出发,并以实施犯罪行为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为指引,从而准确确定犯罪行为发生的具体位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诽谤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关于诽谤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分析

诽谤罪之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犯罪客体。该罪名所侵害的权益同侮辱罪一致,皆为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利。需要强调的是,犯罪侵害的对象是具体的自然人个体;

第二,犯罪客观方面。本罪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行为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事实,这种行为的实质是为了降低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价值,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此罪;

第三,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一般的普通公民,只要符合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第四,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心态必须是故意为之,行为人明知其发布的信息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内容,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他人名誉受损的不良后果,而且还期望这样的结果能够实现。行为人的最终目的就是破坏他人的名誉形象。

然而,如果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当作真实情况进行传播,或者虽然散布了虚假事实但是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意图,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诽谤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诽谤罪的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有四个要点:

首先,行为人有捏造不实事件的行为;

其次,行为人需要将其捏造的虚假信息公之于众,并且传播方式可以为口头陈述、文字记载或者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再者,诽谤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的个人或者群体;

最后,这种行为应具备对受侵害者的名誉权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可能,乃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诽谤罪的相关内容得以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

侮辱罪、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网络诽谤罪司法管辖权规定明确,争端地点依据网络行为特定性与针对性确定,犯罪行为实际现场则以行为人及使用的电子设备为依据。这些规定确保法律适用准确,犯罪行为地点明确,有助于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与法治。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