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行为犯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经济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销售伪劣产品罪是行为犯吗 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之艰巨并非仅仅源于其显而易见的行为特征,更重要的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所谓的行为犯,即是将法定的犯罪行为完全完成视作既遂的刑事犯罪类型。 然而,对于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而言,其下属的刑罚却是以实实在在的行为后果和实际销售额为必要条件。 换言之,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实际操作并不足以满足刑事惩治的要求,唯有在明确的犯罪金额基础上,才能确立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确立。 所以说,对于参观者而言,能够理解到行为和犯罪金额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准确理解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只有当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人民币时,才有可能被判定为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反之,倘若销售金额低于五万元人民币的话,一般情况下不会构成此种刑罚,但不免会面临行政处罚。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判断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成立与否,不仅仅要看行为本身,更要考虑到销售金额这一关键性的衡量标准。 二、销售伪劣产品需要的证据 销售伪劣商品所需的证据要素 在处理涉及制造以及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时,我们需要掌握并提交各类法定证据材料。 这些材料包含:能够明确证实犯罪行为存在的实物证据;文件资料类证据,以便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见证人发表的人证词句;受害者的心理描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关于此事件的供述与解释;检测机构出具的专业性评估报告;现场勘探、检验、辨认、侦查试验等的详细记录;音像与视觉资料;电子数据信息等等。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三、销售伪劣产品罪32万从犯怎么判刑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涉案金额达32万元,从犯的量刑准则 依据刑法中关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量刑准则,对于被指控犯罪行为人,将依据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予以从宽、减轻乃至免于刑事处罚。 具体来看,1.若销售金额在人民币5万元至20万元之间,将会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需要承担或罚款,罚款数额相当于销售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二倍; 2.如果销售金额达到人民币20万元但不足50万元,则会面临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承担或罚款,罚款数额同上; 3.当销售金额介于人民币50万元至200万元之间时,则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样也需承担或罚款,罚款数额与前述相同; 4.若销售金额高达人民币200万元及以上,那么将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或罚款,罚款数额亦与前述相同; 5.如果是单位实施了此类犯罪行为,那么该单位将会被判处罚款,而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也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我们探讨销售伪劣产品罪是否为行为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罪构成的诸多要素。行为犯是指只要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构成要件行为就为既遂的犯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为犯的特征,一旦实施了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就可能触犯该罪名。然而,其犯罪的认定还会受到销售金额等因素的影响。与之相关的问题是,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这和它是否为行为犯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因为行为性质影响着定罪,而定罪又和量刑密切相关。如果您对销售伪劣产品罪在法律认定、量刑方面还有疑问,或者想进一步了解与销售伪劣产品罪相关的法律知识,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竭诚为您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