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法出资不实的法律处理是什么 |
分类 | 公司经营-公司设立 |
解答 |
一、公司法出资不实的法律处理是什么 公司法中对出资不足的法律处理措施是如何实施的 若股东出资存在不实情况,并且经过证实属于虚假出资行为,那么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有权机关依法要求该股东进行补足,并给予其虚假出资部分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之间的法定罚款处罚。在严重情形下,甚至会延续至刑事责任追究层面,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包括但不仅限于有期徒刑等刑法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公司法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股东抽逃出资需承担多种法律责任。民事方面,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债权人也可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且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主体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行政责任上,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层面,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抽逃出资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三、公司法股权转让如何避免出资不实 避免公司法股权转让中的出资不实,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股权转让前,受让方应充分调查转让方的出资情况,包括出资是否足额、是否存在瑕疵等。可要求转让方提供相关出资证明文件,如验资报告等。其次,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转让方的出资义务及违约责任,若发现出资不实,转让方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再者,公司可建立完善的出资管理制度,加强对股东出资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出资不实问题。最后,若发生出资不实纠纷,受让方可依据股权转让协议及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转让方补足出资或承担赔偿责任,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司法规定,股东出资不实经证实为虚假出资的,相关机关有权要求其补足,并处以虚假出资部分金额5%-15%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