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间接故意行为与过于自信行为的区别 过于自信导致的疏忽与间接有意犯罪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并不一定会导致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后果;而后者则并不排除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过度自信所引起的失误中,行为者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何种风险,然而在他们的认知里,这种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害的概率却相当低下;而在涉及间接有意罪犯的案件中,行为人对于哪种危险性更高其实并未有前瞻性的预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间接故意犯罪和过于自信犯罪有何不同 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犯罪则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即虽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反对结果发生;过于自信则是轻信能避免结果,本质上是不希望结果发生。例如,甲欲杀乙,明知开枪可能击中丙却仍开枪,是间接故意;乙开车超速,预见可能撞人仍继续开,最终撞人,是过于自信。在司法实践中,对两者的认定需根据具体案件情节和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来判断。 三、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例如,甲欲杀乙,明知开枪可能击中丙却仍开枪,致丙死亡,甲对丙的死亡持放任态度,为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比如,护士乙应当注意到给病人用错药可能导致危险,但因疏忽大意而未注意,致病人死亡,乙对病人的死亡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两者区别在于,间接故意是明知可能且放任,而疏忽大意是应当预见却因疏忽而未预见。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区别在于:过于自信不一定造成严重社会后果,行为人虽预见风险但认为损害概率低;而间接故意不排除严重后果,行为人未前瞻性预测高危险性。这两者在行为人对风险的认知和预测上存在明显差异。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