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案件追诉期限是多长时间 |
分类 | 行政类-行政诉讼 |
解答 |
一、行政案件追诉期限是多长时间 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在得知或应知行政机关措施后6个月内起诉。若涉及不动产权益,超过20年起诉将不被受理;其他案件5年内未起诉同样失效。特殊情况法律另有规定,需留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行政案件追诉期限具体有何规定? 行政案件追诉期限一般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追诉期限内,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但未予处理,以后又发现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例如,某人在一年内多次实施同种违法行为,每次行为都应单独计算追诉期限,从每次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算两年。若有特殊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应依其规定。总之,追诉期限的规定旨在保障行政法律秩序的稳定,同时也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案件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行政案件诉讼时效一般为六个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诉讼时效是相对稳定的规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调整,如涉及不动产等长期权益的案件,诉讼时效期限较长。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对于行政案件的维权至关重要,当事人需准确把握,及时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政案件的追诉期限,一般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