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权有哪些人可以继承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一、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权有哪些人可以继承 1、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含同父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被继承人能在遗嘱里指定一名或多名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也可把遗产赠予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3、实际中,要依据具体法律事实和证据确定继承人范围与继承份额等。 有争议可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二、民法典规定谁不享有继承权 1、《民法典》规定,有几类人无继承权。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严重虐待被继承人、伪造篡改隐匿销毁遗嘱且情节严重的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比如,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这种行为违背基本伦理道德,不应再享有继承权。 2、受遗赠人知晓受遗赠后60日内,未表示接受或放弃的,视为放弃受遗赠,不具有继承权。 3、要注意,丧失继承权是绝对的。 若继承人有不可原谅罪行或严重违法,依法被剥夺继承权后无法恢复,具体案件需依实际判定。 三、民法典规定房屋继承有哪些 1、《民法典》规定房屋继承主要有这些类型: 法定继承,按法律确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与遗产分配原则来继承; 遗嘱继承,被继承人能以合法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房屋等遗产; 遗赠,是遗赠人把房屋等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之外的组织、个人; 代位继承,被继承人子女先于其死亡,由子女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转继承,继承人在开始继承后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其法定继承人代接受遗产。 2、在继承时,要注意留存像遗嘱这类相关证据,防止产生纠纷。 当我们明晰了民法典规定遗产继承权有哪些人可以继承后,还需关注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比如遗产继承的份额分配问题,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通常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还有就是遗嘱继承的效力问题,合法有效的遗嘱能够改变法定继承的顺序和份额。倘若你在遗产继承份额确定、遗嘱效力认定等方面存在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