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购房定金退了合法吗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屋买卖 |
解答 |
一、购房定金退了合法吗 若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决定解除购房合同并退还定金,那么此份合同即告失效,仅仅退还定金是不够的,因为合同仍将保持其有效性,直至双方同时销毁合同原稿之后,才会彻底失去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其中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了定金担保的内容,即双方可以约定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定金以作为债权的担保。 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定金的金额可由双方自行商定; 然而,其总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出部分并不具有定金的效力。 实际交付的定金金额如果高于或低于约定金额,应被视为对约定定金金额的变更。 而在第五百八十七条中,明确指出“若债务人依照债务条款履约,定金应抵销欠款或予以退还”。 对于支付定金的一方,如果将来无法按期或按照约定履行债务,导致主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相反,若接受定金的一方未依照承诺履约,未能让合同实现其预期效果,则必须向支付定金的一方双倍返还定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担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第五百八十七条【定金罚则】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二、购房定金未退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一般情况下,购房定金未退可能不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购房者按照约定履行了购房义务,而开发商无故不退还定金,这是违约行为,购房者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开发商退还定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若购房者自身原因导致无法购房,如未按时支付首付款等,开发商有权没收定金,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判断购房定金是否应退,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以及违约行为与定金退还之间的关系。购房者应仔细查看购房合同中的相关约定,若对定金退还问题存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三、购房违约金支付后合法吗 购房违约金支付后通常是合法的。在购房合同中,双方通常会约定违约条款,当一方违约时,需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这是为了保障合同的履行和守约方的合法权益。若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违约金,一般视为对违约行为的一种补偿和制裁。然而,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超出或低于守约方的实际损失,违约方有权请求法院适当调整。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违约方的过错程度、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来判断违约金是否合理并进行调整。总之,购房违约金支付后在符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合法的。 双方协议解除购房合同时,退还定金并不自动解除合同效力,须双方彻底销毁合同文本后才丧失法律约束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作为债权担保,金额由双方协定,但不超过主合同20%,实际交付金额变动视为变更约定。第五百八十七条进一步阐明,债务人履约完毕时,定金可抵偿或退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