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过失犯罪标准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一、过失犯罪标准有哪些 过失犯罪,即故意违反法律或规定,以致危害社会并违反常规道德准则的行为。这类犯罪的构成要素包括行为人的心理态度以及实际所造成的损害结果两部分。在心理层面,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出现必须具备认识和准备能力,然而由于疏忽、盲目自信等因素,行为人可能在实际行动中无法实现这一效果; 其次,行为人必须因为行为原因与实际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关联性,才能构成过失犯罪。具体地说,以通常发生的交通肇事案件为例,如果司机由于疏忽或者过度自信导致严重交通事故,那么这个司机可能在主观上就存在过失犯罪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在量刑上,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通常大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的刑罚一般重于过失犯罪。例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比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重得多。 总之,主观故意与否是区分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关键,这直接影响到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和量刑。 三、过失犯罪量刑标准具体有哪些 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需根据具体罪名及情节来确定。一般来说,过失犯罪的刑罚相较于故意犯罪要轻。例如在交通肇事罪中,若因过失导致一人死亡且负主要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失火罪等其他过失犯罪中,情节较轻的,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之,过失犯罪量刑标准在不同罪名下有所差异,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刑罚。 过失犯罪指故意违反法律或规定,危害社会并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其要素为心理态度与损害结果。行为人需有认识与准备能力,但因疏忽等未能实现;且行为与损害结果间需有必然关联。如交通肇事,司机因疏忽或自信导致严重事故,即主观上存过失犯罪。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