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标准怎么算的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标准怎么算的 关于未签署劳务合同所产生补偿金的具体计算方式和标准,通常可参考以下事例:当用人单位自雇佣劳动者开始算起,尚未满一年的时间里,未能按照规范要求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务合同的,则应当向劳动者发放两倍于其单月收入的薪资。 在此过程中的计算基础就是劳动者在该公司所获得的月工资数额。 举一例来说明:假如您在某个企业中任职期间,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是五千元人民币,而且已经工作了八个月但是公司仍然没有跟您签订书面的劳务合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正常应得的工资以外,您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额外获得从您入职后的第二个月一直到第八个月这七个月份的工资作为经济上的补尝,也就是说总共可以拿到五千乘以七等于三万五千元人民币左右的赔偿金额。 请注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所提到的工资总额,是指在劳动合同被解除或者失效之前的十二个月份内,您各方面的薪酬总收入的平均值。 另外需特别指出,针对提出未签订劳务合同而需要补偿的诉求,有一定的时效期进行限制,逾期将会导致相关权利丧失。 二、未签劳动合同的仲裁有效期为多久 关于没签署劳动合同之情形下发起仲裁的实效期设定,法律规定自当事人感知或本应感知自身权益受损害之际起开始计算,时效为一年时间。 例如,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由于薪酬支付问题产生纠纷的情况下,劳动者作为申诉方提起仲裁,此种情况并不受到一年仲裁时效期的制约与影响;然而,若劳动关系宣告终结,则必须遵守法定的一年时效期限,即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启动仲裁程序。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如果存在能够令仲裁时效期间暂停的情况(即所谓“时效中断”),那么自该情况发生之时起,时效将被重新计算;而当遭遇自然灾害、疫病等不可抗拒因素以及其他正当理由时,作为申诉方的当事人可能无法如期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此时仲裁时效可暂时停止计算。 当阻碍时效进行的因素得以消除后,仲裁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三、未签劳动合同的工伤认定怎么办 未签署劳动合同并不会妨碍对工伤的确定性鉴定。 首先,您需要提供有效的证据来证实您和用人单位之间确实存在真实的雇佣关系,例如薪资发放记录、员工证件、出勤记录以及同事的证明人陈述等等。 接着,自事故伤害发生日起到第三十日为止,用人单位有义务向居住地所在的社险行政机构递交工伤认定申请。 倘若用人单位未能按照规定期限办理,那么在这期间,您或者您的直系家属、直属工会组织都有权在事故伤害发生之后的一年之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点的社险行政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此过程中,您需准备齐全相关的文件资料,例如《工伤认定申请书》、能够证明您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雇佣关系的相应材料、医疗诊断报告等等。 工伤认定部门将会按照规程展开深入的调查核实,最后给出具体的确切的认定决定。 在了解未签劳动合同补偿金标准怎么算的时候,我们要清楚这背后还关联着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计算补偿金时涉及到的工作时长该如何准确界定,是从入职之日起算,还是有其他特殊的计算起始点。另外,未签劳动合同除了能获得补偿金,是否还存在其他权益可以主张,例如要求公司补缴未签合同期间的社会保险等。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对于补偿金标准或者与之相关的权益问题还存在疑问,不要迟疑,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