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后还能调解吗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立案后还能调解吗 立案后,调解仍可进行。在民事诉讼中,调解是始终存在的。即便案件已立案,只要当事人同意且合法,调解仍可行。调解不仅可缓解纠纷、减少诉讼成本,还能提高效率。成功调解后,法院出具调解书,签收即具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二、立案后多久可以进行调解? 一般来说,立案后法院会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之后,法院会安排调解时间,通常在立案后的一个月左右可能会进行调解,但具体时间并无明确固定期限,会因案件的复杂程度、法官的工作安排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调解程序可随时启动;若一方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法院将继续进行审理程序。总之,立案后至调解开始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立案后调解的时间和方式是怎样的? 立案后调解通常没有固定的具体时间,一般会在立案后的合理期限内进行。 调解方式主要有面对面调解、电话调解、线上调解等。面对面调解能让双方直接沟通交流,更利于情感表达和问题解决;电话调解较为便捷,节省时间和成本;线上调解则利用网络平台,方便当事人参与。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引导双方阐述各自的诉求和观点,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协商。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会签订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若无法达成一致,调解程序终止,案件将进入诉讼程序。具体的时间和方式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当事人的配合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立案后是可以调解的。在民事诉讼中,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即使案件已经立案,只要双方当事人自愿,且符合法律规定,都有调解的可能性。 调解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调解达成协议的,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