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判定肇事逃逸行为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律师解析:
肇事逃逸行为的判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明知发生交通事故”意味着肇事者对事故有着清晰的认知,不是糊里糊涂地驾车离开。 比如在行驶过程中听到车辆碰撞的声音,或者看到周围人群的惊慌反应,就应该意识到发生了事故。 其次,“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这里的“逃离”强调的是离开事故发生的实际地点,不管是开车迅速驶离,还是弃车选择其他方式逃跑,只要离开了现场,就可能构成肇事逃逸。 再者,“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这种行为明显是在逃避法律的追究,利用送伤者就医来掩盖自己肇事逃逸的事实。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且有证据表明其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这就更加确凿地证明了肇事者的主观故意。 只要满足上述任何一种情形,一般就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对社会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然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