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机动车酒驾怎么处理 |
分类 | 交通事故-醉驾 |
解答 |
律师解析:
酒后驾驶非机动车辆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包括以口头警告或罚款5元至50元不等的方式进行处罚;若非机动车驾乘人员拒绝接受罚金处罚,对方有权依法暂扣其车辆。
这份严酷的惩戒遵循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第3款的明确要求,即禁止任何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以及残疾人用机动轮椅。 然而,如何准确区分"饮酒"与"醉酒"?这就需要参考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依据国家颁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驾驶者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或等于20毫克,而低于80毫克时,被视为饮酒驾驭行为;当驾驶者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超过80毫克时,则会被视为醉酒驾驭行为。 酒后驾驶非机动车辆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不论是否达到了"醉酒"的程度,都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酒精能削弱其判断力和操作能力,即使尚未达到醉酒的标准,也极易导致骑行人员由于操作失误而撞击他人,导致损害事件。 倘若不幸发生这样的事故,骑行者便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其次,倘若醉酒骑行自行车引发了严重的后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因为撞倒路人而受伤甚至死亡,还是原本正常行驶的车辆为了避让醉酒失控的骑行者而发生严重车祸等等,醉酒骑车人甚至可能涉及到构成交通肇事犯罪,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法律规范,凡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由于自身原因而引发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在交通肇事后被认定为存在故意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倘若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那么将处以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二)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三)不得醉酒驾驶; (四)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五)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六)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七)不得在道路上骑独轮自行车或者2人以上骑行的自行车; (八)非下肢残疾的人不得驾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九)自行车、三轮车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十)不得在道路上学习驾驶非机动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3.3 饮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3.4 醉酒驾车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