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合同中不起诉对方的承诺是否有效
分类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解答
律师解析:
假如合同或者其他文件条款中有类似“约束不允许提起诉讼”这样的表述,那么这其实是无效的。
我们有必要理清一点,即诉权其实是每个社会个体都依法享有的,凭借着法律来保卫他们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石性的权利。
然而,如果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进行诉讼,则可能意味着其中某一方需要主动放弃这个诉讼权利,不去寻求法院的协助,以此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与此同时,更进一步来说,这种在合同中规定“不得起诉”的举动,实际上不仅背离了诉讼法制定的立法初衷,甚至可能会让当事人无从主张保护自己正当的合法利益,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例如采取暴力或者其他非法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书面承诺书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具有法律效力,但始终要明白,一份真正有效的承诺书,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严苛的条件:
首先,它必须准确地反映出承诺者本人的真实意愿,意味着其所体现出来的,应该是他们内心最真诚的想法,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胁迫或者诸如诱惑、欺诈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
其次,这份承诺书的具体内容,绝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就是说,不能逾越法律或行政法规明文划定的禁区。
再者,承诺书的形成过程,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承诺人只能够针对他/她本身拥有合法处置权的事物进行安排,同时不能因为这样做而伤害到别人应有的合法利益。
最后,承诺书的内容,不能对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带来负面效应。
换句话说,每一份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真正出自于承诺者真实意愿,不会触犯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且也未曾对他人的利益造成侵害的承诺书,才能被视为合法有效的,才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
关于口头承诺的法律有效性,一般而言,如果某人发出了邀请要约,而另一方通过口头方式作出了对此的回应,并且该回应满足了一系列特定的要素的情况下(这些要素通常包括只能由受邀人做出、必须以合理的方式传达、内容需与邀请内容相匹配、承诺必须在合理时间内达成以及注明接受者愿意订立合约),那么口头承诺就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条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