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无效的依据有哪些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条款,确认合同无效主要基于以下七种情况:
第一,合同的签订缺乏法定有效要件,如签订方欠缺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举例来说,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所实施的民事活动均视为无效。 第二,由当事人意向表达不真实引发的合同无效。 比如,行为体与对手方在虚假意旨表达基础上达成的民事法律行为属无效之列。 第三,合同内容触犯法律法规或违反公共秩序。 任何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将被视为无效,但请注意,在此应排除那些虽受到此等制约,但并未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况。 第四,合同背离公正善良原则,即被视为背离了公平、诚信、道德等基本价值观的民事法律行为,则必定会被认定为无效。 第五,出于恶意串谋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这类合同样是无效的。 第六,免除责任的相关条款全部无效。 具体来讲,合同中涉及的以下两种免责事由将会被判定为无效(一)对对方人身健康构成伤害的情形; (二)由于蓄意或严重疏忽而导致的对方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