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 |
分类 | 债权债务-个人债务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借款法律法规的几点重要提示:
1.在自然人间,贷款协议于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2.严令禁止放贷过程中的过高利率,借款利率不应超出国家相关规定。 若合同中对利息的协商无果,那么将视为没有利息。 3.若借款协议中对付息事项的说明不够清晰,当事人无法就此事达成共识,那么,利息应依照当地或交易的习惯、市场环境及个人支付能力来确定。 小小的提醒: 如果只是单纯存在借款协议,但是没有付款凭证,不用着急: 1.你可通过这个借条向法院提起诉讼。 不过请注意,如果对方对实际交付提出质疑,按照当前的司法实践,法官可能会要求你本人或经手人员出席庭审,详细描述付款的原因、时间、地点以及金钱来源、使用等相关信息,并且还要回答对方的问题以及法庭的提问。 最终,法官会根据诸多因素,包括付款金额大小、你的支付能力、你们之间的交易习惯以及借贷关系等,来确定是否真的有真实的借贷行为。 因此,我们建议您,在借款额较大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以银行转账的方式交付给借款人。 2.在借款协议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约定了借款利息和违约金的话,如果这两项总额超过了年利率的24%,那么超过的部分,法律是不会予以支持的。 而且即使在债权人没有提出来的情况下,法官也会主动进行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