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证什么情况下失效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公证在特定情形下可能会失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公证书内容不真实 公证书的效力建立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 若公证所依据的事实被证实为虚假,公证书便会失效。 例如在合同公证中,合同里的关键条款所描述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像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公证,合同中写明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但实际测量只有80平方米,这种关键信息的虚假,会导致公证书因内容失实而失去效力。 二、公证书内容不合法 公证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若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证书就是无效的。 比如涉及违法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公证,像非法买卖毒品、走私物品等违法交易,即便经过公证,由于其本身的违法性,该公证书也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三、当事人申请撤销 当当事人认为公证书存在错误时,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向公证机构提出复查申请。 公证机构会进行审查,若确有错误,就可以撤销公证书使其失效。 例如,公证书中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记载有误。 四、公证书超过有效期 部分公证书会明确规定有效期,一旦超过该期限,公证书的效力便会终止。 比如一些用于特定时间段内的授权委托书公证。 需明确,公证书失效后,其证明力将不再被法律认可。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签订了一份经公证的房屋租赁合同,公证书中写明房屋面积为120平方米,实际却只有100平方米。后小胡认为该公证书内容不真实申请复查,且此公证书已过规定有效期,围绕公证书是否失效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公证书内容不真实,合同中房屋面积与实际不符,关键信息虚假,按规定此公证书会因内容失实而失效。 2、公证书内容不合法在本案中未体现,但只要涉及违法交易行为的公证必然无效。 3、小胡申请复查,若公证机构审查确认公证书存在错误,可撤销使其失效。 4、公证书已过有效期,其效力按规定应终止。综上,该公证书已失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