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证书失效还有没有法律效力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公证书失效后,通常便不再具备法律效力,下面为你详细剖析:
一、失效原因 公证书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公证书所依据的事实若发生重大变化,就可能导致其失效。 例如,一份关于房产归属的公证书,若之后出现新的合法产权变更证据,如经法院判决房产所有权发生转移,那么原公证书所依据的房产归属事实已改变,公证书自然失效。 其次,当公证书的内容被新的证据或法律事实所否定时,也会失效。 二、法律后果 公证书一旦失效,其原本具备的证明效力、强制执行效力等法律效力都会丧失。 在各类法律程序中,失效的公证书不能再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在诉讼过程中,若一方将失效公证书作为证据提交,法院一般不会采信。 因为失效的公证书已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相关事实,不能为司法裁判提供可靠依据。 三、重新公证 若相关事项仍有公证证明的需求,当事人需重新向公证机构申请公证。 要按照公证程序,如实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公证机构完成各项审核、调查等工作,重新办理公证,从而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证书,以保障自身权益和相关事项的合法性。 案情回顾: 小朱持有一份房产归属公证书,后小李拿出法院判决,证明该房产所有权已转移。小朱却坚持以原公证书主张房产权益,争议点在于失效的公证书能否继续作为房产归属的有效证明。 案情分析: 1、公证书所依据的事实发生重大变化,如本案中房产所有权经法院判决转移,原公证书所依据的房产归属事实改变,公证书失效,不能再作为房产归属的有效证明。 2、失效的公证书丧失法律效力,在涉及房产归属的争议中,法院不会采信已失效的公证书,小朱应认识到原公证书失效的事实,若仍需公证证明,应重新申请。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