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后的诉讼时效通常是三年。
这一时间的起算点为当事人能够知晓或者理应知晓自身权利遭受损害,以及明确知晓义务人的那一天开始计算。 倘若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情况,那就依照相关规定来执行。 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义务人便可以提出不履行相应义务的抗辩理由。 然而,倘若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义务人主动表示同意履行之前未履行的义务,那么就不能再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作为抗辩的依据;并且,如果义务人已经自行自愿地履行了相关义务,那么也不能再要求对方返还已经履行的部分。 比如,有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乙没有按照约定支付货款。 甲在清楚地知道乙违约的那一天起,在三年内都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 那么这种情况下,甲就很有可能因为超过了诉讼时效而无法得到法院对其要求乙支付货款这一诉求的支持。 所以,在买卖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双方都应当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超过时效而导致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签订了买卖合同,小李未按约定付款。小朱知晓小李违约,但三年多未起诉。小胡认为小朱已超诉讼时效不应再起诉,小朱称小李曾口头同意付款。这引发争议,小朱遂起诉小李要求付款,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案情分析: 1、按照规定,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三年,从小朱知道权利被侵害且知道义务人是小李起算,小朱未在三年内起诉,表面看已超时效。 2、小李若曾口头同意履行义务,则不能以诉讼时效届满抗辩,小朱的诉求可能会得到法院支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