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定金与订金在法律上有何不同 |
分类 | 债权债务-抵押担保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定金与订金在法律领域所产生的差异,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首先,从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来看,定金主要是一种担保措施,其意义在于确保债务的履约。 因此,当债务人完成债务义务后,定金应转化为价款或被收回归还。 而订金,仅仅作为一种支付方式存在,交付订金本质上是履行债务的行为,并不能起到担保债务履行的作用,同时也无法直接证明合同的建立。 其次,二者在退还方面的差异绝对不容忽视。 以交付定金的双方中若有任何一方出现违约状况为准,非违约方通常无权请求另一方归还定金。 反之,若接收定金的一方未能履行规定的义务,就需要向对方双倍偿还定金。 而对于订金制度来说,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无论是返还还是折抵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都仅限于协商决定。 当然,不同种类的金额差别亦是重要的一点。 法律对定金的额度有所规范,但相较于此,订金的数量完全由当事人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法律对此并未做出明确限定。 除以上几点,定金与订金在支付形式上也存在某种程度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定金需要一次性支付完毕; 然而,订金既可选择一次性全部付出,亦可选择分批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