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知假买假是否受消费者权益法保护 |
分类 | 损害赔偿-消费权益 |
解答 |
律师解析:
众所周知,知假买假的行为是否能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将取决于所购置商品的类别。
通常而言,假如所购得的是食品或者药品类商品,那么即使消费者已知晓该商品存在某些品质上的瑕疵,其仍然享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这样的保护机制来自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其中特别明确了在面临食品与药品方面的问题时,即便消费者明知这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以及销售方都不得对消费者以此作为质疑其权益的依据进行反驳。 然而,对于其它类别的商品,知假买假是否同样受到保护,评断可能存在差异性。 一般而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宗旨在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非肯定和奖励知假买假的行为。 实际上,针对知假买假的行为,其事宜的处理方式可能因地域的不同及具体案例的特殊性而产生差异。 部分法院可能会支持顾客提出的赔偿请求,但另一些法院可能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或者其他原因,并不予以维护。 因此,尽管知假买假在个别情形中可能获得法律上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未必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还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