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认定一个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加入到八周岁之列的未成年人群体中,已具备基本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个体,以及虽然尚未达到全面理解案件性质,但已有部分认知能力的成年人们,依法应确认为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之人。
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他们仍被赋予了签订合约的权利,然而这些合约的有效性却始终处于待定状态,直到得到法定代理人的正式授权之后,方能真正产生法律约束力。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得知: 八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有条件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士,他们在实际参与民事法律活动时,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权力,或者在接受法定代理人批准和默认之后才能生效; 然而,这类人士仍然能够自主开展纯粹获取经济收益或与年龄、智力发展水平相符的相关民事法律事务。 此外,根据该法典的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 无法全面理解自身行为性质的成年人们同样属于受限民事行为能力者,期间如需参与民事法律事务,也必须经过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或者获得其法定代理人的明确同意、默认后方能生效; 不过,他们仍然可以自主处理那些仅涉及经济利益的事务,或者选择开展与其智力、精神状况相符的民事法律事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并尽力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合法帮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九条
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必须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是配偶,所以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配偶想要离婚必须要先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变更为其父母或者其他人,然后再提起离婚诉讼。《民法典》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