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公传播自己的隐私该怎么办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第一个问题,针对妻子个人隐私权的侵犯,无疑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有权依据案情严重程度,依法对丈夫实施罚款、拘留等治安方面的行政处罚。 在此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仅从隐私权角度来看,尽管刑法尚未将其列为犯罪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合法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丈夫的隐私权益遭到严重侵犯,那么他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请求法院排除对他隐私权的干扰,并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素都包含哪些内容。 首先,必须要有主观过错的存在。 因为侵犯隐私权本质上属于一般的侵权行为,所以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过错才能够构成侵权责任。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不会影响到侵权人法律责任的轻重承担问题。 其次,必须要有违法行为的存在。 这种行为可能是直接违反了法律规定,也可能是违反了社会公德而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因此具有违法性质。 隐私权是一项绝对权,具有普遍的对世效力,要求所有人都有义务不去侵犯他人的隐私,任何违反此义务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侵犯隐私行为,除非有正当且合法的抗辩理由存在。 这种侵犯行为通常会以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必以公开他人隐私为必要条件。 最后,必须要有损害结果的发生。 损害是侵权行为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以及精神痛苦。 虽然侵犯隐私并不直接涉及财产利益,甚至有时候并无财产利益受损,但是受影响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损害,并且常常伴随着精神痛苦。 然而,这并不代表隐私权遭受损害就不会给权利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一般来说,只要存在侵犯法定权利的事实,即便侵害后果难以察觉或者证明,也足以构成侵权法中所定义的损害。 隐私权作为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损害后果往往难以量化,受害者具体的人格受损情况也很难证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认定损害事实的存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