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私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
分类 | 损害赔偿-人身侵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面临诸如个人隐私被泄露的事件发生之际,我们可采取以下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是需及时取证。 对涉及到泄露事件的各类相关信息进行详尽记录,诸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以及短消息内容等等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要素,这些有助于我们进行追踪以及防止可能出现的更多骚扰或者欺诈行为。 紧接着是大家熟知的修改密码操作。 应立即改变所有重要账户(包括银行账户、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电子邮件以及在线购物账户等)的登录凭证,以此来防止不法分子窃取、利用这些账户来进行其他不当行为。 此外,报警也是不容忽视的选项之一。 应该携带相关资料前往当地公安机关详细描述情况,一旦发现有可能涉嫌违法的人员存在,这种手段不仅能保障自身权益,还有助于协助警方进行破案工作。 最后是寻求相关机构的配合。 具体来说就是要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行业管理部门递交有关此事件的详细报告,使其能够积极采取行动来保障您的合法权益。 同时,一定要监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需要逐一核对确认自己名下是否存在未经过授权就使用的电话卡、互联网账号、银行卡、贷款账户等行为;关注个人信用报告也是非常必要的步骤。 只有了解个人征信记录才能确保其中并无异常的贷款或信用卡申办记录;尽量关注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公开程度。 利用网信大数据查阅工具,了解个人信息在网络大环境里的披露程度;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是防范这类事件再次发生的要点。 对于密码的加强保护显得尤为关键,采用更为复杂且独特的密码组合,并启用双重验证机制。 还要特别注意电子邮件的安全性,避免随便点击来源不明的电子邮件中提供的任何链接内容。 定期审查账户活动情况,如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马上引起重视;安全地进行在线购物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应当保证在购物平台输入个人信息时,该平台所连接的网络是具有加密方式的安全链接。 综上所述,以上提到的各项应对策略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处理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窘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的经济损失和个人隐私受到侵害的风险。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九百九十九条 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