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抚养协议是否需要公证才有效 |
分类 | 婚姻家庭-子女抚养 |
解答 |
律师解析:
抚养协议即便不经过公证,同样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下面为你做详细阐述: 一、协议生效的关键要素 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抚养协议要生效,需满足多个条件。 首先,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 这意味着协议的签订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违背当事人真实想法的情况。 例如,一方不能通过威胁另一方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安全等手段,迫使对方签订抚养协议。 其次,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比如,不能在协议中约定剥夺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等违法内容。 同时,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像约定将孩子交由无抚养能力且品行恶劣的人抚养,就违背了公序良俗。 最后,双方还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签订抚养协议;而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需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 满足这些条件,且双方签字(或盖章、按手印)后,协议就依法成立并生效。 二、公证的作用 公证虽非抚养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但却有着重要意义。 经过公证的抚养协议,公信力和证明力会更强。 在日后若发生纠纷,法院通常会直接认可其真实性和合法性,无需再对协议本身的真实性进行过多审查,能更高效地维护协议双方的权益。 总之,抚养协议本身不公证也有效,而公证能为协议履行提供更有力保障。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丽离婚后,就孩子的抚养问题签订了抚养协议,双方签字确认但未进行公证。后来小胡提出该协议因未公证不具法律效力,引发争议,焦点在于未公证的抚养协议是否有效。 案情分析: 1、该抚养协议是小朱和小丽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想法的情况,满足协议生效的主观条件。 2、协议内容未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及公序良俗,不存在如剥夺孩子受教育权或交给无抚养能力且品行恶劣之人抚养等情形。 3、小朱和小丽作为成年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且已签字确认,协议依法成立并生效,公证并非生效必要条件。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