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嘱公证后有永久效力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遗嘱公证后并不具备永久效力,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1.遗嘱的可变更性: 遗嘱是遗嘱人对自己财产等事务的预先安排,但人的想法和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即使遗嘱已经经过公证,遗嘱人依然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之前所立的遗嘱进行修改或撤销。 例如,遗嘱人最初可能打算将房产留给长子,但后来与长子发生矛盾,觉得次子更孝顺,就可以通过重新订立遗嘱并再次进行公证的合法方式,改变之前的财产分配安排。 2.新的法定情形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 一方面,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可能在遗嘱生效前出现重大变故。 比如,原本遗嘱中指定的一处房产,在遗嘱生效前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了,那么关于该房产的遗嘱内容自然就无法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遗嘱内容存在违法、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如遗嘱中规定将财产用于非法活动,那么该部分遗嘱内容将被认定无效,从而影响公证遗嘱的效力。 综上所述,公证遗嘱的效力并非永久不变,它会受到遗嘱人自身行为以及客观法定情形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在涉及遗嘱相关事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 案情回顾: 小朱早年立下公证遗嘱,打算将自己的房产留给大儿子小李。后因小李对其不闻不问,小朱觉得小儿子小胡更孝顺,便想重新立遗嘱将房产给小胡。此外,遗嘱中的一处房产因意外灭失,且部分遗嘱内容涉及违法用途,引发遗嘱效力争议。 案情分析: 1、遗嘱具有可变更性,即便经过公证,小朱仍可依自身意愿和实际情况变化,重新订立遗嘱并公证,改变之前财产分配安排,将房产留给小胡。 2、因房产灭失,对应遗嘱内容无法执行。且遗嘱存在违法内容部分,该部分应被认定无效,从而影响公证遗嘱的效力,公证遗嘱并非永久有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