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证明婚内个人财产的归属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以下是关于证明婚内个人财产归属的相关方法:
一、明确财产取得时间 财产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若想认定为个人财产,需满足一定条件。 比如由一方个人出资,像用个人婚前积蓄购买房产等,或者通过继承、受赠等方式获得,并且要有清晰的证据加以证明,例如遗嘱明确表明财产只归一方所有等,这样的财产可认定为个人财产。 二、保留购买凭证 在购买房产、车辆等大额财产时,务必保留好付款凭证、合同等相关材料。 这些凭证能够清楚地证明资金来源是个人的,比如付款凭证上显示的付款账号是个人婚前开设且资金流向明确等。 三、财产公证 对于婚前财产或者婚后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部分,可以进行公证。 公证文书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在后续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中,能作为有力证据。 四、明确约定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婚后某些财产归各自所有。 约定要明确具体的财产范围,比如具体哪套房产、哪辆车等,并且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总之,证明婚内个人财产归属要综合多种方式,保留证据,保障权益。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婚后,小朱用婚前积蓄买了房。但小李认为房子是婚后买的应属夫妻共同财产,双方产生争议。小朱虽保留了购房付款凭证,能证明资金来源于婚前积蓄,但未进行财产公证,也无夫妻间关于此房为个人财产的书面约定。 案情分析: 1、从财产取得时间看,虽房子在婚后购买,但小朱用的是婚前积蓄,且有付款凭证证明资金来源,按规定可倾向认定为个人财产。 2、未进行财产公证不影响个人财产的认定,只要有清晰证据证明资金来源即可。 3、缺少书面约定虽存在瑕疵,但结合付款凭证等证据,仍有可能认定该房产为小朱的个人财产。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