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双方如何进行婚内财产约定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夫妻双方若要进行婚内财产约定,可参照以下步骤:
1.明确约定内容: 需详细确定财产范围,比如婚前各自的存款、房产、车辆等婚前财产,以及婚后双方的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婚后财产。 同时,明确这些财产的归属,是归一方所有还是共同所有,以及后续的管理方式,如由谁负责管理共同财产等。 2.采用书面形式: 可以自行起草协议,将双方对于财产的想法和安排清晰地写下来; 也可聘请专业律师起草,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能准确体现双方的意愿和约定事项。 3.双方签字确认: 夫妻双方都要在协议上签字,这代表着双方对约定内容的认可与同意,是协议生效的重要环节。 4.进行公证(可选): 虽然不是必需步骤,但进行公证能增强约定的法律效力和证明力。 进行婚内财产约定时,要保证约定内容合法、真实、自愿,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然约定可能无效。 而且,约定越详细、具体越好,这样能有效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是夫妻,二人欲进行婚内财产约定。小朱主张婚后工资各自管理归各自所有,小李则认为应共同管理。在书面协议起草上,小朱想自行起草,小李觉得应请律师起草,且对于是否公证二人也存在分歧。 案情分析: 1、关于财产管理和归属争议,夫妻双方应在合法前提下,充分协商,明确财产范围、归属及管理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后写入协议。 2、对于协议起草方式,自行起草要确保内容清晰准确,聘请律师则能更好保障合法合规,无论哪种都要体现双方真实意愿。 3、公证虽非必需,但能增强效力,可根据双方意愿选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