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认定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无效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认定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无效时,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法律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制定。 若协议内容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被认定无效。 例如,约定逃避法定义务,像逃避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义务;或者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如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非法走私活动等。 这种违反法律规定的协议,从根本上违背了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自然不具备法律效力。 二、存在欺诈、胁迫情形 在订立协议过程中,如果一方采用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协议,撤销后协议自始无效。 比如,一方谎称家庭面临巨额债务,需要通过不合理的财产分割来偿还,从而迫使另一方签订不公平的财产分割协议。 这种情况下,另一方的真实意愿被歪曲,协议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三、损害第三人利益 当协议的订立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时,该协议无效。 例如,夫妻双方恶意串通,通过财产分割协议将财产转移,以逃避对债权人的债务偿还责任。 这种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法律对此种行为持否定态度。 四、显失公平且非自愿接受 若协议内容明显不公平,且一方并非自愿接受,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认定无效。 比如,一方在经济上处于绝对劣势,且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协商能力,在另一方的强势压迫下签订了极不公平的财产分割协议。 在具体案件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准确判定协议是否无效。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是夫妻,二人签订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小朱称家庭有巨额债务,胁迫小李签订不公平协议;且协议约定部分财产用于非法活动,还企图借此逃避对债权人小胡的债务,小李经济劣势下非自愿接受该显失公平协议,引发争议。 案情分析: 1、协议约定财产用于非法活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此部分协议应认定无效。 2、小朱胁迫小李签订协议,使小李违背真实意愿,该协议存在可撤销情形,撤销后自始无效。 3、夫妻企图通过协议逃避对小胡的债务,损害第三人利益,协议无效。 4、协议显失公平且小李非自愿接受,符合相关条件时可认定无效。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